您属于:校内用户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师资队伍
  • 师资队伍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发布时间:2025-04-01

学校坚持人才第一资源,以学科建设为导向,引育稳用并重,不断充实教师数量,优化结构,提升水平,积极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建设了一支适应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满足本科教学需要。

(一)数量与结构

1.生师比例基本达标,师资力量保障充足

学校现有自有专任教师826人,外聘教师522人,折合教师总数993人,折合在校生数20318.5人,生师比为20.46:1,基本达标,教师数量满足专业教学需要。

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学校综合考虑专业课程需要、学生规模、教学资源分配等情况,合理安排班级授课规模,班级规模基本控制在100人以内。为保证有足够数量的教师参与学生学习辅导,学校聘任班主任464人,覆盖所有行政班级;安排专任教师坐班答疑,并利用课余辅导、QQ群和微信群等,多渠道助力学生学业成长。

2.队伍结构持续优化,主讲教师符合要求

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严格把关,不断优化专任教师队伍结构(见表2-2),提升队伍素质。目前826名专任教师中:

年龄结构:35岁及以下占比43.10%36-45岁占比45.64%46岁及以上占比11.26%

学位结构:硕博士学位788人,占比95.40%

职称结构:中级及以上职称559人,占比67.67%

学缘结构:本校取得的占比0.85%,境内学校的占比86.68%,境外学校占比12.47%

“双师双能型”教师结构:具备专业(行业)职业资格和任职经历的“双师双能型”教师203人,占比24.58%

在编的主讲教师中,具备讲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占比91.57%,且全部通过岗前培训。

(二)教育教学水平

1.师德师风常抓不懈,师德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严格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不断完善师德机制。一是健全师德长效机制。成立党委教师工作委员会,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二级单位具体实施,教师自我约束的机制,形成师德建设整体合力。实施《广州城市理工学院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实施办法》等制度,引导教师履行岗位职责,坚守育人初心。二是完善教师准入机制。对新入职的教职工实行严格的准入查询制度,把好师德入口关。三是强化师德教育机制。利用“第一议题”和理论学习中心组等学习制度,将思想政治建设与师德建设有机融合。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常态化开展师德宣誓、主题教育、主题征文等各类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四是构建师德监督机制。设立师德举报电话和信箱,将师德评价纳入学生评教体系。五是严格师德评价机制。在年度评优评先、绩效考核、职称评审等工作中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严格预防和处置学术不端行为,督促教师严谨治学,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现有省部级及以上优秀教师和优秀共产党员13人,近三年评选校级优秀教师390人,师德先进个人70人,优秀共产党员及党务工作者182人。通过师德典范表彰和宣传,引导广大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从严执教,为人师表,以“四有”为标准做好学生“引路人”。

2.引导教师投入教学,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引导教师投入教学。一是建立完善保障机制。制定并落实《广州城市理工学院教师分类考核方案》等引导教师投入教学的机制,职称评聘、绩效分配等向教学一线倾斜。二是引导教师研究教学。近三年立项教研教改项目317项,参与教师951名。三是激励教师潜心教学。建立教学奖励制度和教师荣誉体系,近三年奖励教学成果567项,累计奖励金额142.68万元。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一是开展各类教学竞赛。学校定期举办教师教学竞赛,以赛促教,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近三年在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混合式教学设计创新大赛中获省级及以上奖项25项。二是实施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工程。面向全体教师,围绕教学基础材料打磨、集中开展听评课、示范观摩、教学资料评比等方面开展。对授课质量评价优异的教师给予奖励,对排名靠后的教师实施一对一指导帮扶。近三年,累计奖励教学质量突出教师1354人次,发放奖金215.18万元,164人次教师接受帮扶指导,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得到明显提升。三是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指导。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教师带领华汽车队连续三年在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和韩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最佳团队奖,并将大赛内容融入课程实践。计算机工程学院教师指导学生在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域赛获铜奖,将竞赛内容专业课程融合。四是教风和教学效果好。以师德师风引领良好教风,认真落实课堂教学第一责任人制度,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学校每学期末组织学生评教,每学年组织师生参加第三方满意度调查。2023-2024学年,学生对师德师风的总体满意度为97%,对学校的教学满意度为93.5%,对课程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为90.2%

(三)培养培训

1.积极培育教学骨干,着力建设教学团队

制定教学团队建设、专业带头人选拔与培养等方案,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学团队。近三年,建立校级教学团队17个;聘任专业带头人48名,均具有高级职称;设立教研室65个,配置100位教研室主任或副主任;获评省级教研室5个,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2个。

2.强化培养培训机制,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一是完善校院两级培养培训机制。制定教师培养培训方案和管理办法,落实分层分类培养培训计划。近三年,学校投入教师培训专项经费1612万元,组织境内外培训290场,参与教师7304人次。通过校院两级培训相结合,不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二是加强课程育人督导评价。在教学督导、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学生评教、教师绩效考核中,均将课程育人作为重要内容。三是注重“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制定《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与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组织教师赴企业行业学习和实践锻炼、参与开展技术开发咨询服务、指导学生实习实训等,促进教师实践能力和应用科研能力显著提升。近三年,认定“双师双能型”教师203名,能够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

3.重视青年教师培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将青年教师和新教师培养培训计划纳入学校教师发展整体规划,完善相关配套措施,一是落实四项保障制度:落实岗前培训制度,通过组织岗前培训、试讲、助课等环节,帮助新入教师站上讲台;近三年,新教师参加岗前培训累计440人次。落实教学竞赛制度,通过定期举办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教学观摩活动等,帮助青年教师站稳讲台;近三年,累计419名青年教师在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落实跟踪听课制度,近三年,教学督导深入青年教师课堂听课4853次。落实导师帮扶制度,近三年,累计选聘278名经验丰富、师德高尚的教师担任导师,指导青年教师537名。二是实施两大提升计划:实施学历提升计划,修订《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管理及资助办法》《广州城市理工学院中青年教师境内外研修管理办法》。近三年,累计资助攻读博士学历49人,访学进修23人。实施能力提升计划,开展五期“百人计划”,累计培养72人次;2支团队入驻博士工作站;410名青年教师通过职称晋升,其中林涛、杨明晖等优秀青年教师破格晋升正高级职称。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

2025年4月